“真是躺著也中槍啊!”昨日,巨人網絡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連連喊冤。
日前,史玉柱執掌的上海巨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被冠上了“網絡詐騙最大洗錢平臺”的名號。多位消費者反映,他們通過網上消費所發生的錢款,均被史玉柱執掌的上海巨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巨人網絡”)悉數“吸走”。
上述相關負責人給記者發來的聲明中稱,目前,巨人網絡已經提高對網銀欺詐投訴處理的響應速度,已成立特別應急小組,接到受害人舉報后第一時間進行核查并凍結賬號。同時,公司通過內部技術手段展開全方位堵截,增加犯罪分子操作成本。
巨人“中槍”
隨著春節臨近,眾多消費者開始在網站預訂車票、機票,或進行手機充值、購物。不少消費者發現,他們在淘寶、騰訊、京東或火車票訂票網站12306網上消費,無論是否付款成功,銀行卡或網銀上的錢悉數被轉走,最終流進了“巨人網絡”賬號,致使被“吞走”的資金無法及時凍結和追回。
內蒙古一受害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1月6日18時30分左右,他在哈爾濱市一賓館使用賓館電腦,進行網上訂票時,他銀行卡內的105130元全被劃撥到“巨人網絡”賬戶。
無獨有偶,1月7日,溫州人張先生在廣州進貨時,在一家賓館中使用電腦購買盛大網絡點卡時,卡里的33萬元現金被全部轉走。事后他從銀行和支付寶處了解到,自己的錢全部被轉入巨人網絡公司,隨即他撥打“巨人”電話,公司方面第一時間凍結了相關賬號。
對此,巨人網絡表示,此類事件和“巨人網絡”無關,“巨人網絡”也是“受害者”,是替別人背了“黑鍋”。
掌門人史玉柱在微博上澄清并公布了詐騙分子的詐騙流程:首先,透過聊天工具等向受害人傳播木馬病毒,其次,控制受害人銀行賬號,第三,將錢轉入盛大、巨人等各大游戲公司的犯罪分子控制的游戲賬戶,之后購買點卡或道具并立刻轉移,再賣給正準備充值的消費者,換取人民幣。
木馬作祟?
對于巨人網絡方面的回應,受害者們紛紛表示質疑:為何錢不流進其他平臺只流向巨人網絡?
對此,記者采訪了瑞星公司安全專家唐威。唐威分析認為,此次事件應該是釣魚行為。“可能是通過技術手段,在正常的支付按鈕中做了手腳,使支付頁面進入釣魚網頁,也可能是網銀超級木馬所為,這個可能性更大。”
據唐威介紹,“網銀超級木馬”病毒曾在2010年-2011年間叱咤風云,近期,該病毒的新型變種再度襲來。該“網銀超級木馬”病毒的最新變種主要針對主流第三方支付平臺,是一種典型的釣魚欺詐病毒。用戶一旦中毒,病毒就會篡改正常的exe文件,釋放惡意程序,強制關閉用戶的殺毒軟件,解除電腦的“武裝”。而當用戶準備在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操作時,該病毒將自動篡改支付頁面,使向第三方支付平臺付款的動作變為向黑客付款,這樣,用戶本該打入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錢就直接進了黑客的腰包。
“與此同時,該病毒還會監聽用戶的支付操作行為來獲取用戶的銀行卡號及密碼,并會在第一時間將截取到的信息發送到黑客指定的服務器。用戶銀行卡內的資金,往往會在短短幾分鐘之內被洗劫一空。”唐威表示。
唐威認為,從理論上講,任何網站都可能被黑客選為銷贓平臺,而游戲類網站由于其本身的虛擬特性往往更容易成為銷贓平臺。
誰來埋單
事實上,隨著網絡交易的增加,包括惡意網站、網絡釣魚、個人隱私信息安全等網絡安全問題頻繁出現。
瑞星1月15日發布的《瑞星2012年中國信息安全綜合報告》顯示,2012年1至12月,瑞星“云安全”系統共截獲新增病毒樣本1181萬余個,病毒總體數量比2011年上升了28.1%,其中,木馬病毒886萬余個,占總體比例的75.06%,是第一大類病毒。釣魚網站597萬余個(以URL計算),比2011年上升了24.38%。
不過,對于類似安全事件,受害的消費者卻往往找不到責任方。東南大學法學院律師張馬林認為,在整件事件中,用戶處于最弱勢、最無能為力的環節,由于互聯網服務提供商設計上的漏洞才給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因此,互聯網廠商應提高自身密碼保護機制,承擔起應盡的責任。
張馬林認為,這類網絡安全事件的賠償處理還比較困難,一方面,由于網絡的虛擬性,網絡警察偵查工作比較困難,而相關法律也沒有很完善。國家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建立相關法律,明確用戶、企業等相關方面的責任義務,引起各方重視,實現有法可依,有權可維。
唐威表示,網絡安全問題防不勝防,要保證信息安全必須要提高安全意識,個人、企業、安全廠商和政府聯合起來,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