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商報訊 上周五,重慶金博會舉行以“地方金融改革與市場監管”為主題的分論壇。上海市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費方域在論壇上表示,金融改革的突破點在于打破國資壟斷,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金融行業。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微博)則認為,金融模式創新的未來將是互聯網金融。
市金融辦主任阮路在推介重慶金融創新經驗時說,目前重慶市創新型機構有500家,資本金超過1000億,其中民營資本占到80%以上。
現狀問題
金融發展存在“兩多兩難”
“金融創新的著力點應該放在金融服務薄弱環節上。”阮路23日在論壇上表示,我國金融業發展面臨一些問題,比如城鄉金融配制不均等、民間金融發展環境不健全、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而這些都需要通過金融創新解決。
上海市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費方域則表示,目前金融發展存在“兩多兩難”的問題。即中小企業多、融資難;民間融資多,投資難。“這種 兩多兩難 的變化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我們在發展實體經濟的同時也要發展金融業,不僅要發展全國性金融,還要發展地方金融。”費方域說。
創新路徑
突破點在于民營資本的進入
面對這些問題,金融改革的突破點在哪兒?“最大的突破點就在于民營資本的進入。”費方域說,金融行業本質上是一個競爭性很強的行業,如果引入民資加大競爭的話,可能會使融資市場產生一個科學的定價,不僅可以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還能為整個金融業帶來新的組織形式和所有制結構,增強金融活力。
對此,北大教授周其仁在論壇上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周其仁說,我國民間借貸資金數量龐大,這給中國帶來了難得的機會。“我們可以通過構建合法的交易體系和改革,對這些民間資源進行甄別,納入合法交易的體系之中,為經濟轉型服務。”周其仁說。
創新方向
互聯網金融將是新趨勢
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在論壇上表示,如今,金融創新的不足已經嚴重制約了產業升級換代和轉型,在未來,金融模式創新的趨勢將是互聯網金融。
向松祚表示,當前,中國的阿里巴巴、支付寶和淘寶網已經解決了金融體系的信用評級、交易費用、風險評估等問題,而這三家網站加起來有7億左右的用戶群,圍繞互聯網社區完全可以轉化成一個金融社區。“屆時,通過互聯網便可以隨時監控你的交易記錄,評估你的信用等級,此外,金融支付和股票拍賣都可以轉到互聯網上進行,如今的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線下網點都將失去存在價值。”
向松祚認為,當下的金融創新必須要著眼于未來,可以發揮企業的作用,放開限制,讓互聯網企業去進行金融支付和產品的創新,為中國的經濟轉型、產業的升級換代提供金融動力。
觀點集萃
中國銀監會國際部主任范文仲:本輪全球金融危機的主要教訓就是沒有處理好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結構平衡,使經濟運行風險不斷加大。金融發展必須堅持防范風險。而風險防范首先要保持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協調發展。經濟發展好時風險會被掩蓋,而一旦經濟降速,風險便立刻顯現,對于西部地區來講,在經濟向好時就要做好金融結構調配工作。
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我在來重慶的飛機上,看到《重慶商報》一篇名為“科技成果作價入股或催生一批科技服務”的報道,感覺非常好。很多科技成果不能轉化為生產力,而重慶在這方面做了非常好的嘗試。金融和科技要實現有效對接,第一要創造好的平臺;第二要加強科技園區與市場要素的對接機制;第三是加強與資本市場的對接,包括創業板;第四要加強區域性建設;最后可以吸引一些金融機構,加快科技和金融人才的培養。
上海市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費方域:重慶將來會有大量的公共服務和公共設施建設項目,可以采用PPP(公私合作)的模式進行融資,也就是公共設施項目可以適當引進私人資本來參建。借助金融手段來推進基建項目建設,可以提高效率和速度。此外,重慶已經開展的小貸資產收益權憑證試點,是一個很好的創新,也符合國際慣例,在鼓勵的同時也應該注意風險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