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由于臺灣地區附近海域發生地震,再加上臺風“莫拉克”的影響,自8月9日開始,臺灣東南部海域9條國際海底光纜系統相繼發生中斷。這些海底光纜分別通往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地區等方向,部分通達這些地區的國際通信業務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1500萬人上不了MSN;境外域名網站無法訪問;國際股匯打亂,業者損失慘重……
海:
海底光纜
連起五大洲
在上海崇明島的東灘邊,有一座不起眼的小樓,這是中國電信海纜維護的其中一個一線指揮中心。一塊巨大的顯示屏上顯示著400公里范圍內的國際海底光纜路由海圖。紅色的一根根“線”代表海底光纜的走向,黃色的一個個小三角代表著來往船只。小三角最多時有5萬多個,就表明有5萬余艘船只。只要將鼠標輕移到某個小三角,就能顯示該船的船號、船名、航速等數據。
“你們別看這圖上顯示的這么明顯,其實,一根海底光纜只有幾根頭發絲那么細。”中國電信工作人員介紹,一根比頭發絲還細的光纖,可同時容納192萬對通話,埋在海床下的海底光纜,就由8根這樣的頭發絲組成,它們也擔負著全球各地區之間電信傳輸的重任。當你和彼岸的親人朋友打著越洋電話的時候,聲音就是這樣穿過海洋到達對方的耳朵里的。
海底光纜,又稱海底通訊電纜,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導線,鋪設在海底,用以設立國家之間的電信傳輸。互聯網能在全球興起,原因就在于海底光纜。這些光纜由一邊的海岸下水,在另一邊的海岸登陸,是地球村最重要的信息傳輸通道。海底光纜以其大容量、高質量、高清晰度、低價格,和安全可靠等優勢,不僅完全取代了海底電纜,也逐步取代了衛星通信,成為目前國際間主要的通信手段。據不完全統計,從1990年到2000年的這10年間,全球共建設海底光纜傳輸系統100多個,總長度約為 24萬公里。
2009年8月,由于臺灣地震和“莫拉克”臺風的影響而導致的海底光纜中斷時間,相信不少人還記憶猶新。8月17日當天,全國各地網友紛紛反映,即時通訊工具MSN無法正常登錄或出現登錄緩慢的情況,事后數據顯示,有超過1500萬人無法登陸MSN。據調查顯示,此次光纜故障造成約97%網友無法正常訪問國外網站,57%網友認為工作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在外貿公司工作的吳小姐說,公司靠國際網與外界和客戶溝通聯絡,登錄網站遇阻使得大家無奈、煩躁,“午飯后,有人號召玩‘殺人游戲’立即得到了不少人的響應。”
事故發生后,中國電信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一方面發揮自身國際網絡資源豐富的優勢,利用備份通道恢復受影響的業務電路;另一方面積極協調境外運營商,采取資源臨時購置和置換等措施,緊急調度開通至重點區域的通道,全力疏通受影響的國際通信業務。兩天之內就將電路恢復了75%,基本滿足用戶使用國際業務的需求。
陸:
有了光纖
我們都不吵架了
家住潮王路的小宋和小卓,是一對不折不扣的宅男宅女,休息天經常窩在家里不出門。“我們倆在家就一人一臺電腦,他用臺式機打網游,我用筆記本看電視劇、上淘寶。以前家里只有一臺電腦,覺得1M、2M的網速足夠用了。” 一說起上網,小宋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可現在手機都智能了,還有了平板電腦,一邊打網游一邊下電視劇,這網速立馬就跟不上了,有時候我們倆都能為搶帶寬吵起來呢。”
隨著互聯網的越來越普及,一個家庭擁有不止一臺電腦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上網的電腦一多,這網速自然就慢了。不過,現在有了光纖,再也不怕多臺電腦一起上網了,照樣能體驗極速沖浪。
2010年5月,中國電信對接國家“十二五”戰略規劃,努力提高國家信息化水平,占領國際競爭制高點,以光纖網絡構建新城市發展的信息基礎,全面啟動“寬帶中國,光網城市”工程。
2012年初,為了滿足用戶對寬帶提速的要求,中國電信浙江公司推出了“點亮光小區”活動,是否改造為光纖高速寬帶小區由業主說了算。如今,中國電信浙江公司已經完成3萬多個小區的光纖接入改造。
目前,杭州分公司已建成了以同步數字傳輸、密集波分復用等技術為依托的寬帶傳輸網,出口寬帶已達到720G,在全國同等城市中位居前茅。2011年年底,光寬帶已覆蓋了杭州1200多個小區、100萬戶光家庭,為家庭客戶提供20兆甚至最高達100兆的高速上網服務,力爭在三年內使杭州市“全面進入光城市、家家實現光家庭”。杭州也因此成為國內較早推出20M家庭寬帶服務的城市。目前,杭州市城鄉居民的寬帶普及率超過75%,全國領先。
“現在我倆再也不會為了搶帶寬吵架了,各得其樂。”小卓如是說。
空:
拇指一族
最愛無線上網沖浪
最近興起一個游戲,叫“層層樂”,游戲規則很簡單,吃飯前大家將手機層層疊疊堆在一起,誰先忍不住去碰手機誰就買單。據說這是從美國加州開始流行起來的小游戲,起因是無線上網太方便,人們隨時都在用手機上網。
走在街上、在飯店吃飯或是在商場逛街,隨處可見低頭搗鼓手機的年輕人,刷刷微博、搖搖微信、上上QQ,走路也只顧盯著手機看。大學生小張就是這里面的一員,“以前的拇指一族是只整天發短信的,現在的拇指一族是指每天用手機上網的,而且隊伍比以前的拇指一族壯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呢。”
隨著3G用戶數的高速增長,網絡的覆蓋問題逐漸呈現在各大運營商面前,大量建設基站可以提升網絡的廣度與深度,為用戶打造更加健康的網絡基礎設施。截至2011年11月,我國全網3G基站數量達到79.2萬個。其中,中國電信CDMA2000基站有26萬個,3G網絡率先覆蓋至全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及90%的鄉鎮,范圍深達2萬多個鄉鎮,是國內覆蓋最廣的3G網絡。這也是中國電信3G網絡受青睞的最主要原因。
以浙江省為例,縣城以上區域實現連續覆蓋,鄉鎮覆蓋比例近100%,實現發達行政村3G有效覆蓋,互聯網出省帶寬占全省所有運營企業出省帶寬總數的約85%,3G網絡覆蓋的廣度、深度及質量都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此外,在移動網絡建設方面,中國電信天翼WiFi熱點進一步覆蓋科技園區商務樓宇、機場車站、酒店商業區便利店和咖啡廳等生活空間,給用戶帶來更加便利的服務體驗。截至去年年底,中國電信WiFi熱點覆蓋接近70萬個。在3G時代,中國電信已經建成了國內覆蓋范圍最廣的優秀3G網絡。移動寬帶是運營商的未來立足之本,在未來的4G時代,中國電信也已經蓄勢待發。
“其實,有了3G網絡真的挺方便的。像我們經常在外面跑的小白領,需要收發郵件、處理一些事情,直接在手機上操作就行了,還能隨時訂機票,很實用。而且現在3G覆蓋面很廣,有時候去農村采訪,也收的到3G信號,隨時都能把稿子傳回單位。”說起3G,在媒體工作的小管就不停地夸獎。
“海陸空”三軍齊上陣,連成了地球村的生命線,隨時都能連接到任何角落,這也與中國電信的品牌口號一樣:世界觸手可及。